普查數據顯示就業市場依然糟糕

By 豐榮銀幣

資料來源:Wolf Richter

當歐巴馬執的執政團隊對外宣稱自2010年經濟衰退以來就業數據增長有多麼亮眼時,川普卻在競選美國總統時的同一期間內告訴大家美國的就業狀況有多麼糟糕。乍聽之下,彷彿雙方是活在不同的平行宇宙當中。但事實並非如此,就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雙方其實都是對的。

由勞工局對非農業就業數據的定義來看─無論是否為低薪或是兼職工作,從2011年起美國共創造了約一千四百六十萬個就業機會。但這就只是統計上的結果而已。對人們而言,整體就業環境幾乎跟金融海嘯的衰退時期同樣艱難。

顯然很多人確實找到了工作,其中也有人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而且就業市場還有不少的工作機會。但美國人口調查局在連續假期開始之前發佈了一份2016年的人口調查報告,而透過這份報告中所揭露的資訊也告訴我們,就業市場其實就跟川普所說的一樣糟糕。

根據這份報告,自2010年到2016年12月這段期間,美國的居住人口(不含駐留海外之軍事人員)增加了一千六百萬人。然而在同一期間,非農業就業數據的就業增長卻只有一千三百八十萬個。我們也必須注意到,2010年的非農就業人口下降了90萬,2009年更是下降了500萬。直到2011年開始,非農就業人口才開始有所增長。

由下圖可以得知美國居住人口(頂部綠線)與非農就業人口(底部藍線)之間的關聯性,兩者確實都有所增長,但非農就業人口的增長卻遠遠不及居住人口的增長。

這兩筆數字的差距就是不在非農就業人口中的人數,他們有可能是學生、失業人士、已退休人士或是未被計入非農就業數據的工作人口,而紅線就是反應這個數據。然而在一個就業增長速度高過人口增長的環境下,這條紅線的走勢照理說應該要往下才是。

在這七年期間中的前面五年,在工作機會增加的環境下,紅線所代表的這個族群人口仍持續增長。為什麼?因為這五年內的居住人口增長速度超過了就業機會的增長速度。

只有在2015年與2016年這兩年,就業機會的增長速度才超過了居住人口的增長速度,同時人們也實質上在就業獲得更多的機會。

根據勞工局的統計方式,非農就業數據不包含不是法人的自營業、志工、家庭僱員、農場僱員,也不包含軍事人員與情報界的大部分工作人員。因此非農就業數據並不能完全代表美國的就業狀況。

也有許多人認為人口之所以有這樣的增長速度是因為未計入工作年齡的青年組群與老人所致,就18歲到65歲這個年齡族群來說,就業數字的增長是相當顯著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報告,18歲以上的人口增長到2.495億,占美國總人口數的77.2%左右。在2015年時這個數字是76.8%,於2010年更只有76.2%。這意味著千禧世代已經成年並踏入職場,搶奪著彼此的工作機會。

但屬於戰後嬰兒潮的族群並不願意從工作崗位中退下來,與其退休後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為什麼他們要退休呢?就算想要退休,但大部分的人都必須工作下去,因為他們的財務狀況不允許他們辭去現在的工作。基於上述原因,65歲以上的工作者從2009年底的620萬人增加到900萬人,成長了45%。 現在的非農就業人數上比2010年增加近300萬人。

近幾年來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減去死亡)一直在下降,於2016年創下了0.38%的新低。移民人口的增長率也因為經濟放緩等等因素,下降到0.31%。根據人口調查報告,總人口增長率0.69%也創下新低紀錄。有一點值得注意,新生兒的增長直到他們成年之前都不會對勞動力產生影響,反而是多半為工作年齡的移民人口,這些人的移入將直接增加國內的勞動力。

這些經濟學家總是一直把從2010年以來就業人口增長1380萬的政績掛在嘴邊,或是2011年以來增長了1480萬,卻不會告訴你從2010年以來美國的人口增加了近1600萬。而這些移民人口絕大部分都處於工作年齡,擠入了會被勞工局計入的就業工作當中,成為貢獻非農就業數據增長的其中一個因素,而這就是川普為什麼會說就業市場相當糟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