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膨再起,挑戰央行與市場

By 豐榮銀幣

資料來源:CNBC

德國、英國及印度公布元月消費者物價與生產者物價,比去年同期普遍明顯上漲。1月物價漲幅偏高主要是去年基期偏低及美元升值所致,未來幾個月漲幅可能縮小,各國央行也還未準備緊縮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膨。

德國元月整體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9%,是四年來最大升幅,主因能源、食品價格上漲;但1月物價比前月下跌0.6%,是九個月來首次回降。英國上月CPI年增1.8%,是兩年七個月來最大升幅,高於去年12月的1.6%,但低於市場預期;核心CPI漲幅1.6%也低於經濟學者預估。

不過,PPI上升3.5%,是五年來最大升幅,高於預估,工廠的原料成本更將上漲逾20%,主因全球油價上漲及英鎊貶值。英格蘭銀行預估,今年底時CPI年增率將接近2.7%,經濟學者更預估會達到3%。

印度元月躉售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揚5.25%,是兩年半來最大,遠高於市場預估的4.35%,而且漲勢與核心CPI相符,使央行有理由維持中性貨幣政策,主因能源價格上漲。

中國元月PPI比去年上升元月6.9%,也是因為能源價格上漲。凱投集團中國經濟學者伊凡斯─普瑞查德指出,PPI漲幅偏高主要是基期效應,因為去年初時國際油價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但未來幾個月會反轉;加上中國貨幣政策趨緊,所得成長減緩及房市降溫,都使物價在中期間得到控制。

美國將於15日公布CPI。興業銀行預測,美國通膨率將於2、3月上升到2.6%,但之後將下降到2%以下,預估全年CPI將上升2%。1月PPI年增1.6%,月比上揚0.6%,是四年多來最大增幅。

目前各國央行的政策仍以強化經濟成長為優先要務,並未傾向因應通膨。中國人民銀行聚焦於壓縮借貸及避免資產泡沫,歐洲及日本央行仍維持量化寬鬆政策。

目前亮眼的通膨數據可能只是幻覺,因為去年的基期偏低;而且商品價格目前的反彈走勢可能不會持續,特別是油價。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和企業投資仍然疲軟,工資未加速上升,都可能限制通膨。最大變數在於美國總統川普的擴張性政策是否會帶動通膨加速上升,但目前尚未看到具體計畫。